時間:2022-02-21 來源:admin 點擊:10048
光學顯微鏡的成象(幾何成象)原理 只要當物體對人眼的張角不小于某一值時,肉眼才干區別其各個細部,該量稱為目視分辨率ε。在條件下,即物體的照度為50~70lx及其比照度較大時,可到達1'。為易于觀測,普通將該量加大到2',并取此為均勻目鏡分辨率。 物體視角的大小與該物體的長度尺寸和物體至眼睛的間隔有關。有公式y=Lε 間隔L不能獲得很小,由于眼睛的調理才能有一定限度,特別是眼睛在接近調理才能的極限范圍工作時,會使視力極度疲倦。關于規范(正視)而言,的視距規則為250mm(明視間隔)。這意味著,在沒有儀器的條件下,目視分辨率ε=2'的眼睛,能分明地域分大小為0.15mm的物體細節。 在觀測視角小于1'的物體時,必需運用放大儀器。放大鏡和顯微鏡是用于觀測放置在觀測人員近處應予放大的物體的。
(一) 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外表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資料制成的光學透鏡能夠使物體放大成像,光路圖如圖1所示。位于物方焦點F以內的物AB,其大小為y,它被放大鏡成一大小為y'的虛像A'B'。放大鏡的放大率 Γ=250/f' 式中250--明視間隔,單位為mm f'--放大鏡焦距,單位為mm 該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間隔內用放大鏡察看到的物體像的視角同沒有放大鏡察看到的物體視角的比值。
(二)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和放大鏡起著同樣的作用,就是把近處的微小物體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察看。只是顯微鏡比放大鏡能夠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圖2是物體被顯微鏡成像的原理圖。圖中為便當計,把物鏡L1和目鏡L2均以單塊透鏡表示。物體AB位于物鏡前方,分開物鏡的間隔大于物鏡的焦距,但小于兩倍物鏡焦距。所以,它經物鏡以后,必然構成一個倒立的放大的實像A'B'。 A'B'位于目鏡的物方焦點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經目鏡放大為虛像A''B''后供眼睛察看。虛像A''B''的位置取決于F2和A'B'之間的間隔,能夠在無限遠處(當A'B'位于F2上時),也能夠在察看者的明視間隔處(當A'B'在圖中焦點F2之右邊時)。目鏡的作用與放大鏡一樣。所不同的只是眼睛經過目鏡所看到的不是物體自身,而是物體被物鏡所成的曾經放大了一次的像。
(三) 顯微鏡的重要光學技術參數 在鏡檢時,人們總是希望能明晰而亮堂的理想圖象,這就需求顯微鏡的各項光學技術參數到達一定的規范,并且請求在運用時,必需依據鏡檢的目的和實踐狀況來諧和各參數的關系。只要這樣,才干充沛發揮顯微鏡應有的性能,得到稱心的鏡檢效果。 顯微鏡的光學技術參數包括:數值孔徑、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視場寬度、掩蓋差、工作間隔等等。這些參數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絡又互相限制的,在運用時,應依據鏡檢的目的和實踐狀況來諧和參數間的關系,但應以保證分辨率為準。